第三产业要在数量和比重上有较大的增加。餐饮业以发展地方传统名小吃为主,扩大规模,开发品种,改进工艺,突出特色,创立名牌,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商贸业除发展一般的商业网点外,重点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加强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开发,发展包装、保鲜、储运业。交通运输业要客货并举,长短途结合,扩大运输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旅游业要利用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培育有特色的景区景点,生产销售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服务业要提高服务水平,兴办物资配送、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开拓教育、体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房地产业重点开发经济住房,发展物业管理和装饰、装修等住宅服务业。
五、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拓展农副产品加工领域,扩大覆盖面。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建立和发展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种类型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销企业;围绕丰富的林特资源,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和营养保健食品;利用植物秸秆发展造纸、中密度板、纤维板及棕、藤、竹、草制品,工艺品和饲料工业等。
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深度,增加附加值。以大、中城市为服务对象,逐步使乡镇企业成为果品、乳品、方便食品加工的重要基地。果品加工业应巩固提高现有的加工水平,开拓市场,扩大出口;利用真空、冷冻、干燥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发以果品为原料的系列食品;发展苹果冷藏业,配套进行分级、打蜡、包装,提高销售等级。乳品加工业要继续扩大奶粉的生产规模,提高质量,改进包装,增加品种,依托省内知名品牌形成集团,扩大市场份额。方便食品要加快开发新品种的方便面、肉禽蛋方便食品、快餐食品、旅游食品、汤料、调味品、脱水蔬菜以及各种小包装的特种面粉、大米、小杂粮等。开发以淀粉为原料的助剂、食品添加剂、溶剂、果糖、黄元胶等精细化工产品。力争到2005年,全省乡镇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到乡镇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认真落实国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乳品、方便面、浓缩果汁、专用面粉、淀粉、植物油、脱水蔬菜等加工企业要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六、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名牌战略
产品结构调整包括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适应性调整是要对适应市场需求的传统产品,加快技术改造,在产品设计、原材料改进、工艺更新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战略性调整是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对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优势产品,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优质、名牌产品的开发力度;发展高科技含量、深加工、精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区域特色产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产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