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发展龙型经济意见的通知

  3、培育具有河北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
  坚持市场建设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相结合,培育专业特色市场。
  推广“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模式,全方位推进市场组织形式创新。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法规体系,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保护合法经营和公平竞争。

附件13.       非义务教育发展意见

  一、优势
  非义务教育生源充足,需求量大。
  全省初中现有在校生416万人。
  高中段在校生只有152万人。
  高等学校在校生仅有40.7万人。
  研究生在校生不足0.51万人。
  二、问题
  1、非义务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2、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
  3、名校、名师较少。
  三、目标和措施
  “十五”期间,高中段毛入学率达到60%左右,在校生达到2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100万人左右。重点建设10所骨干大学,85个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分别达到12个和24个。
  1、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坚持“积极推进、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切实解决好认识不到位、政策不落实的问题,鼓励企业、团体、个人、外资兴办非义务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到2005年,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15万人,中职在校生达到145万人,建成15所占地500亩、在校生达到5000人以上规模的具有独立发放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
  2、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
  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区域性后勤服务集团,在全省高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引导、学校选择”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并入、托管、联办、股份参与等形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学生公寓、餐厅等高校后勤服务设施。
  实现本科生4人一间、硕士生2人一间、博士生1人一间,生均建筑面积10平方米的目标。
  3、调整优化教育结构。
  按照“调大、调强、调出特色”的原则,通过合并、共建、改制等形式,进一步调整优化高校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重点解决高等教育和学校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办学水平和效益不高的问题。
  到2005年,新建10所本科院校,建成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学10所,改建一批面向旅游、艺术、特殊教育类型的本科院校或职业技术学院。
  把掌握英语、计算机和汽车驾驶作为基本技能,逐步在各高校普及。
  4、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逐步提高收费标准,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利用国外投资、捐赠,建立国家、社会、个人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新机制。
  5、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创办高校科技型企业,建设高校科技园区。
  努力开发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新技术。
  加强产学研联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高校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能力。

附件14.       文化产业发展意见

  一、优势
  1、基础较好。
  现有文化机构和生产单位上万家。
  出版图书2000多种、报刊300多种,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在97%以上。
  一些文化产业集团正在形成。
  2、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文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群众文化活动、杂技和民间工艺品特色鲜明。
  3、潜力巨大。
  我省区位优越,市场广阔。
  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加工业和服务业门类齐全,高等学校较多,文化艺术人才荟萃,具有良好的人才优势和发展潜力。
  二、问题
  1、产业单位规模小,整体竞争能力弱。
  2、文化文物资源开发、加工程度低,产业化水平不高。
  3、艺术精品和优势品牌少,文化市场占有份额较低。
  三、目标和措施
  “十五”期间,文化产业力争保持年均不低于20%的速度,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把河北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出版强省。
  1、组建文化产业集团。
  重点培育演出经纪、影视音像、表演艺术、文化文物旅游、文博展览、工艺美术、广播电视、专业出版、艺术教育、新闻报刊、文艺信息、体育等12个方面的产业集团。
  加强专业间协作,加快向集团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