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建立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心,推广性诱剂、无公害农药等生物制农药,加强生物措施防治。2005年生物制剂使用率达到30%,2010年达到70%。
④建立15个国家级检疫对象检疫实验室(2005年前建8个),开展检疫检验工作,杜绝检疫、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
(3)建立省级主要林区农药质量监测中心,并与国家林业局、省、地市、县森防站联网,开展农药质量检验与农药残留分析、治理。
2、草原鼠虫病害防治子体系
(1)建立、健全草原鼠虫病监测预报系统。巩固、完善现有7个测报站,新建3个省级区域性监测站,形成监测网络,对草原重要鼠虫病种群实行长期监控。
(2)按照《
草原治虫灭鼠实施规定》要求,以各级草原站为基础,建立10个地市级和14个重点县级草场鼠虫病害防治站。在多发性、危险性鼠虫病害发生区,以村为单位,以草场承包户为主体建立1000个草场鼠虫病害防治队,专群结合,综合防治,控制传播和蔓延。
(3)根据《
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对省级和10个市(地)草原站赋予检疫职能,配备人员,增加设施和设备,承担草种、苗木(绿化灌木)、花卉及草产品检疫工作。
(4)建立省级和各地市农药质量监测站,承担草原用药的质量监测和残留治理工作,指导草原治虫灭鼠合理用药,减少药害。
(5)在各草原重点县建立和物药品、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示范推广治虫灭鼠的生防技术,提高生防药品使用率和防治效果。
六、建立两套预警系统
(一)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
为了做好我省严重干旱灾害和关中、陕南中小尺度强对流灾害天气监测预警工作,计划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1、建立灾害性天气综合探测子系统
在关中、陕南现行监测网的基础上增加自动气象站,在西安等九个城市城区布设自动雨量站,针对不同类别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网,逐年配套各种自动气象观测及遥测仪器,全面实现地面观测遥测自动化;依据旱情监测需求,在不同气候带分设深、中、浅层土壤湿度监测网。
在关中、陕南布设以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风廊线仪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地基大气探测设备,更新或新建全省气象卫星接收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形成我省气象、生态、干旱、火险、遥感和雷电综合探测网络。
2、建立完善通讯与计算机网络子系统
完善省__地市双向和地市__县下行资料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建设,采用卫星通信、数据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等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组成联接省级--国家气象中心(或区域中心)和省、地市、县的中高速数据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络。建成以省级为中心、各地市为分中心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减灾服务两级数据库。
3、灾害性天气预警产品制作子系统
省级中心以高性能计算机和图形图像工作站为主流机型,地市级分中心以图形图像工作站和高档微机为主流机型,并在省级中心和各分中心建设气象信息综合加工与人机交互处理系统,完善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建设新一代区域数值预报模型和数值天气预报释用系统,发展集合预报技术,开展短时、短期、中期连续滚动天气预报和定量降水预报。
4、分发服务子系统
建立省级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防灾减灾气象决策服务系统,开通党政领导机关和重点用户的计算机服务终端或英特网网站,使领导机关和重点用户能迅速、直观、形象地了解灾害性天气变化,并提供决策服务。
建立公众天气预报服务系统,面向社会公众,加强对各类灾害性天气系统的预报、预警。当灾害性天气出现时,在电视、电台、电话、因特网等各种公众媒体上开展逐时滚动预报和临近预报、警报。
建立专业气象服务系统,面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专业气象服务。
(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总体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上联国家防总、长江和黄河防总、省防汛指挥部门,覆盖全省各地市,以及主要江河、水库、重点防洪和抗旱地区、重要城市的高效可靠、先进实用的全省防汛指挥系统。主要建设以下项目:
1、雨、水、工、旱、灾情信息采集传输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