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1-2010年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我省需要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376座〔其中大(二)型5座,中型49座、小型322座〕。计划2005年前完成羊毛湾、冯家山、石头河、石门4座大型水库和42座位置重要的中小型病险库的除险加固工作;2010年前再完成王瑶水库及329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三)兴水治旱工程
  以水源工程为龙头,实行大中小并举,蓄、集、引、堤、节相结合,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水保证率,增强农业抗旱能力。计划到2010年,使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3.3万公顷,灌溉用水中蓄水量占到灌溉水总量的39%。其分类建设项目为:
  (1)完成东雷二期抽黄、定边供水工程、宝鸡峡渠道加闸工程、黑河水库、三原西郊水库、酉河卡房水库和大型灌区更新改造等水源重点建设项目,新建东庄水库等19处水源工程,增加水库容积29.5亿立方米,可增加年供水量25亿立方米,可扩大灌溉面积30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27.6万公顷。
  (2)兴建南塘北窖关中为主的小型水利项目,包括塘坝2万座、水窖50万眼、机井2.2万眼和抽水站等小型水利工程,解决10.7万公顷农田灌溉和120万人饮水困难。
  (3)组建和装备104个县区抗旱服务队,年增加临时抗旱灌溉能力26.7万公顷。
  (4)在46个节水示范县,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7万公顷,到2010年全省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50万公顷。
  (5)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相结合,重点推广秸杆、地膜覆盖及化学、生化抗旱新技术,这些技术的覆盖率到2010年达到80%以上。同时抓好抗旱品种、旱作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业节水效果。
  五、建立和完善六大减灾体系
  (一)防震减灾体系
  1、建设和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子体系
  完成全省地震监测台网的数字化改造,加大关中地区地震观测台网密度,提高地震定位精度;建立汉中、榆林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建立全省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流动测震台网,提高我省地震的监测能力和速报能力。
  优化全省地震前兆台网布局,增加台网密度,实现前兆观测台网数字化、现代化改造。加强地市、县区地震短临前兆台网建设,完善重力、活断层观测、地壳形变监测等地震中长期前兆监测台网建设。建设全省强震观测台网,推进相应的破坏性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全省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建设省地震局域网络中心及与之配套的测震台网中心、前兆台网中心、强震台网中心、GPS网络中心和相应的信息数据库。
  建立完善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建立完善地震预报辅助决策系统和相应的地震监测分析处理系统、前兆异常管理分析系统及网络化会商系统。
  2、强化震灾预防工作子体系
  (1)开展大中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及新建城镇地震小区划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抗震设防依据。
  (2)建立地震执法队伍,依法加强管理。按照国家要求,加强对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确保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组织开展已建工程的震害预测和抗震性能鉴定,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逐步拆迁、改造和加固,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抗震设防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加强对农村抗震设防工作的指导,尤其是要对现有的中小学校舍及医院等公用设施强制抗震设防,限期达标。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加快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地区民房推广应用抗震技术的进度。
  (3)组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在省级和大中城市级分别建立防震应急指挥中心,并建设和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系统,确保指挥支持服务工作需要。
  3、建立紧急救援工作子体系。做到震后震区各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立即启动,10分钟内进入应急工作状况,达到依据已定预案实施地震应急指挥和抢险救援工作的要求;在大中城市及重点监视防御区建立震情和灾情速报工作系统、震灾快速评估系统、救灾网络信息系统和应急物资储备系统,确保临灾时快速判断、快速决策、快速行动,使地震抢险队伍和紧急救援物资能迅速运达灾区。
  (二)地质保安减灾工程体系
  本着“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计划实施以下项目:
  1、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根据各县(市、区)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安排开展各主要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掌握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分布状况、危险性、危害程度等,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和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奠定基础。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