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裂缝、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是本区部分地域的主要地质灾害。开展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和综合减灾研究工作,加强监测预报,实施减灾措施,杜绝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
5、抓好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人工增雨(雪)、消雹工作,增加降水,减少雹害。
6、加强农林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综合防治工作,坚决根除美国白蛾、毒麦等国际检疫性病、虫、草案,并使其它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三)陕北、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及风沙区:本区包括我省渭北台塬以北的整个中北部地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1、本区是全省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流失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输黄泥沙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要突出抓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的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使陡坡耕地逐步全部退耕还林还草,采用封育、飞播和人工营造林草等措施,加快荒山绿化步伐,抓好现有天然林保护工作,对耕地和沟道按照保持水土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实施工程化改造。通过十年努力,基本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并使现有的200万亩明沙得到治理。
2、针对干旱缺水这一重大威胁,兴建以水窖集水工程为主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并同节水设施相结合,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积极发展小城水块;推广秸杆、地膜覆盖和其它旱作农业措施,增加农田抗旱能力,做到一般干旱年份农业不明显减,城乡居民不闹水荒。
3、对有洪水威胁的城市和村镇,按规范规定设防标准建设和完善防洪工程,同时搞好库坝群除险加固工作和防洪联合调度,努力做到发生设防洪水不发生灾害。
4、搞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使冰雹灾害损失减少80%以上,使年人工增雨(雪)量达到年降水总量的3%以上。
5、本区还是黄土崩塌灾害和煤矿采空区塌陷灾害的主要发生地。要分别专门设立课题,开展科技攻关,尽快拿出成果,提出防治对策加在实施,基本消除灾害威胁。
6、抓好滑坡、地震和农、林、草原病虫鼠害的监测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四、建设三项减灾工程
(一)山川秀美工程
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重点造林种草,封育保护,绿化荒山,提高林草覆盖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用十年或更多一些时间,将全省大于25度的111.6万公顷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草)。今后十年内,全省新增森林面积293万公顷,使森林面积达到8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8.8%增长到43%;新增灌木林39万公顷,使含灌木林的林木覆盖率由34.6%增长到50.7%;草场面积达到308.3%万公顷,林草覆盖率由38.2%增长到65.7%;新修基本农田800万亩,建骨干拦泥坝5512座,加上新增的林草措施,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万平方公里,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度达到91%。初步建设适应西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其中“十五”期间累计造林237.3万公顷、种草41.3万公顷,退耕还林56万公顷,到2005年,森林覆盖率、林木覆盖率与林草覆盖率分别达到34%、41%和46%。新修基本农田400万亩,修建骨干拦泥坝2250座,治理水土流失3.5万平方公里,全省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3%。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在省级建立水土保持监测中心,10个地市设立监测总站,在监测任务大的60个重点县设立监测站,各县再下设2--5个监测点,形成上下贯通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加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和生态环境的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动态,针对发现问题,适时采取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安全。
(二)防洪工程
本着以“挡”为主,“挡”、“疏”、“排”、“治”结合的原则,安排实施如下工程项目:
1、江河防洪工程
按照规范规定设防标准要求,计划在黄河、汉江、渭河以及嘉陵江、延河、丹江、金陵河、千河、石头河、泾河、月河、南洛河沿线新修堤防529km,改建和加高加固堤防1048km,新修护岸44.7km,加固改建护岸29.2Km,新建坝垛4598座。
各地其它河流凡有防洪任务的河段也应根据规范规定要求,确定设防标准,建设相应的堤防工程。
江河防洪工程中有336公里新建堤防、449.8公里加高加固堤防为临江傍河的69座城市和县城的防洪工程,要重点安排,加快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