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

  一是实施4大主体作物质量振兴工程。玉米:调减面积200万亩,建设20个优质、特用生产基地和8个饲用玉米基地,突出发展优质食用、优质饲用(高蛋白、高油玉米、青储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高淀粉、甜玉米和糯玉米、黑玉米等);水稻:调减面积200万亩,重点建设18个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加快优质稻米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在省内创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努力扩大出口;蔬菜:新发展面积100万亩,其中新增保护地蔬菜40万亩,要以提高蔬菜“安全性”和提高设施标准为重点,加快新品种选育和引进步伐,努力扩大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的生产面积,全面提升蔬菜质量。水果:重点建设辽南、辽西两大果树带和中北部与东部的寒冷果树区,着力开发优质水果生产,重点抓好新品种引育,加速低产老品种果园更新改造。
  二是实施7项高效作物综合开发工程。(1)马铃薯和甘薯综合开发。新发展马铃薯33万亩,甘薯20万亩,重点建设40个专业化马铃薯生产乡,建设5个甘薯基地县,通过加工淀粉和制粉促进其加工增值。(2)杂粮综合开发。在辽西地区17个县(市、区)建立85万亩集中连片的小杂粮生产和出口基地。(3)食用菌综合开发。全省新增食用菌面积4万亩,新增产量8万吨,新增产值8亿元,重点建设10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10个菌种生产基地,发展10个食用菌龙头企业。(4)油、棉、糖、烟等经济作物综合开发。建设优质花生、油葵、棉花、甜菜生产基地5个。(5)花卉综合开发。围绕大中城市近郊,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及特色花卉产业,通过外引内培开发名贵花卉新品种,建设球根、鲜切花、盆景花和绿化苗木生产基地。(6)西甜瓜综合开发。重点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优质品种比例,积极发展反季节生产,面积发展到100万亩。(7)特产业综合开发。重点发展柞蚕和中药材,通过合理布局,加强种苗引育,实行科学放养和栽培,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
  三是建成10个现代农业园区和100个农业示范工程。以沈山、沈大、黄海大道3条经济带建设为重点,带动区域乃至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是实施20项骨干增效技术推广工程。以部、省级丰收计划和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为龙头,以全省粮棉油菜高新技术增效示范工程建设为纽带,重点推广高产优质良种、种苗,种子包衣,抗旱早播,规范化栽培,玉米大垄双行,水稻节水栽培,地膜覆盖,酸性冷浸田和苏打盐碱土改良,果树模式整形修剪和高接换头,苹果无病毒矮化密植栽培、早产早丰,水果套袋,冬麦北移,间套复种,平衡施肥,“四位一体”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等20项农业高效实用技术,5年内主要作物品种更新1至2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7%,优质水果面积达到80%,新建“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10万户。全面提高我省农业科技含量。
  (二)畜牧业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