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二、加大创新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4、真正确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真正确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直正确立为每个学生主动、健康和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当前要根据《意见》精神,检查本地、本单位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制度与《意见》是否一致,凡是与《意见》精神不符的,要及时修订,明确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教育工作全过程中和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下大决心,坚决防止和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及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干扰,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5、把握和突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继续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实施细则》,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的工作方法,遵循科学规划和整体衔接原则,在实施《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的基础上,注意突出不同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小学阶段要重点突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学阶段要突出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习惯行为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其中高中阶段,要注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念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各教育阶段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社会变更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
  6、加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要认真总结我省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特点、国家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及实施要求,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江苏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要十分重视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德育内容的优化和教材建设以及德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逐步形成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特色和新优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中,特别是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重点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每周安排1课时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政策和相关的专题教育;增加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课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每学年初中生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不少于30天;切实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政治课和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改革,特别要把高中阶段入学考试必教科目政治课的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各地各校要将德育寓于教育活动之中。在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积极引导、加快推进以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为形式的主体性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