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在确保粮食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特色产业,主攻畜牧养殖业,提高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植优质名牌产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速我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促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5.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力争到“十五”末,使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分工各具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龙头企业具有实力,特色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有一定稳定增长,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经济得以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目标是:到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到7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元,年均增长6%以上;农村二、三产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城镇化水平达到40%左右。
三、结构调整的方向及重点
6.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适应区内外的市场需求和变化,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特色产业和畜牧业转变;由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变;由以农业为主的单一型农村经济结构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农村经济结构转变。重点是抓好“十大”产业,即:枸杞及中药材产业;优质羊牛肉及皮毛加工业;葡萄酿酒业;马铃薯及其加工业;淡水渔业;牛奶及乳制品加工业;优质专用粮食加工业;蔬菜产业;饲料饲草业;优良动植物种子产业。围绕上述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三个十工程”,即:建立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扶持十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7.优化区域布局,构造区域优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对我区农村经济区域结构进行科学布局。引黄灌区要以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以建设国家西部大开发农业先导示范区为目标,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构建农区畜牧业、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体系。南部山区要按照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重新构建山区农业生产体系,走集约型农业、致富型畜牧业、生态型林草业的路子。要切实提高水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草产业、舍饲畜牧业、小杂粮和特色林果业。顺应山区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大力发展以马铃薯、地膜玉米为主的避灾农业,实现以秋补夏,并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当前的工作重心是加快畜牧业的发展,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产业,为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打好基础。
8.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粮、经、饲三元种植。要着力推进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粮食生产要在保护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加快发展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和荞麦、豆类等地方小杂粮,切实把粮食生产的主攻方向转移到提高质量和单产上来。经济作物要突出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蔬菜和枸杞、葡萄、蚕桑、中药材等种植,更新品种,增加单产,努力提高种植效益。饲草饲料业要适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调整玉米品种结构,加快发展饲用、专用型玉米;加快以苜蓿为主的草产业的开发和利用,扩大饲草产品生产加工规模,实现饲草饲料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