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针,坚持迁得出、稳得住原则,制定支撑政策,加快移民工作步伐,实现迁出区绿起来,迁入区富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按照上述思想,结合自治区实际,生态移民和异地扶贫移民试点工作应坚持“三项原则”,做到“六个结合”。
三项原则
(一)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搬迁的原则。各有关地区应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制定有利于移民搬迁的户籍、宅基地、土地流转、集体土地登记发证、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登记注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移民思想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使移民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宏观指导下稳步推进。要自始至终尊重群众积极参与和自愿迁离的意愿,把群众的安居乐业作为试点工作的核心来抓。
(二)坚持搬迁方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细则。各有关地区应视不同情况,采用分别对待的方式,妥善处理移民搬迁问题,不搞一刀切,不硬性规定一种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采取移民建镇和移民扩镇的办法,一次安排就绪,不形成二次搬迁。对于零散插花式安置的移民,采取一次性搬迁的办法,做到既快又省;集中搬迁的,为了使移民有一个起码的安居条件,各有关地区首先要在迁入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有规划、先开发、后搬迁的办法,待移入区基本具备满足移民所需生产生活条件后,再动迁移民,以保证移民在迁入区能够自主、自立、自我发展。
(三)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就近安置的原则。各有关地区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眼于科学规划、配套建设、合理布局、长期受益,既解决当前脱贫,又考虑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又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合理确定移民规模和范围。今后,移民原则上要坚持在本盟市、旗县(市、区)内就近安置,确需跨盟市安置的,由盟市提出申请,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六个结合
(一)移民工作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自治区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把大农业调强,把特色农业调精,把非农产业调大,把农牧民收入调高。应当认识到,移民工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土地、草原、森林、水面、荒山荒地资源非常丰富,人地关系宽松,回旋余地较大。通过人口在地区间的转移,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收缩农牧业生产战线,转变经营方式,创造条件让移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牧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一条长期稳定的途径。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