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各级政府扶贫计划,统一安排,同步实施;各级财政要适当加大用于残疾人扶贫的资金投入。
2、继续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落实残疾人扶贫贴息贷款。
3、继续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积极支持能安排残疾人就业、增收的效益良好的经济实体和项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帮包带扶。
4、大力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提高贫困残疾人的劳动技能;结合康复训练,增强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的能力。
5、完善农村残疾人服务社职能,落实服务社工作经费,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密切结合,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六)社会保障
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1、对不适合参加生产劳动、无法定扶养人或虽有法定扶养人但扶养人无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
2、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其中;在农村继续实行对贫困残疾人的救济、补助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3、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4、用人单位应积极依法为残疾职工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及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缴纳保险费用,确保残疾职工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待遇;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和社会救济救助等制度,帮助解决无业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问题。
5、加强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和管理;“春蕾计划”、“幸福工程”、“青年志愿者”等社会救助活动切实将残疾人纳入其中;民办公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重度残疾人寄养机构。
(七)文化体育
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关人生活,提高身心素质,展示特殊才华,增进理解与沟通。
1、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吸纳残疾人参加,场所普遍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特别服务和优惠;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开展盲人有声读物借阅服务;加大残疾人特殊需要的图书、音像、报刊出版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各类读物。
2、社区、村镇、特殊教育学校、福利企事业单位和残疾人组织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健身、娱乐等自娱性活动,吸引残疾人参加。
3、培养特殊艺术人才,发挥特殊艺术委员会的作用,办好省残疾人艺术团,参与省内外、乃至出境演出和交流;组织好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和特教学校学生艺术调演。
4、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残疾人体育的指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各级残疾人体育协会的作用;建立残疾人运动员多级培养体系,体育系(班)有计划地招收、培养残疾学生,各地少年体校着力培养一批残疾少年运动员;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教练员、裁判员和医学分级人员队伍;加强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的管理;办好第六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和第四届全省残疾人少年运动会,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三届全国特奥运动会,积极输送运动员参加第八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第十二届残疾人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争取优异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