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依法全面施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采取委托代收等办法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管工作;制定、完善和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加快福利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步伐,稳定、搞活残疾人集中就业,将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列入福利企业残疾职工范围计算比例;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兴办适合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直接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在选择项目、筹措资金、工作场地等方面,有关部门要给予优先和照顾。做好残疾职工稳定就业工作,尽量避免残疾职工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
3、健全、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面服务。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并与劳动力市场信息网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标准,加强管理,完善职能,根据残疾人特点,开展规范的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
4、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根据残疾人特点,举办具备特殊培训手段和条件的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班);逐步建立以就业市场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
(四)盲人按摩
按摩是盲人适宜从事的职业,也是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十五”期间,要在培养、培训、就业安置、政策扶持、行业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以适应社会需求和盲人就业的需要。
1、加大培训力度,培训盲人按摩人员1000名以上,其中250名达到医疗按摩人员水平;依托省特教中专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培训保健按摩人员;充分发展中、高等医学院校按摩专业的作用,培养医疗按摩人员。
2、广开就业渠道,支持盲人按摩人员个体从业,依托社区设立盲人按摩站(点),有按摩科室的医疗机构要依据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安排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鼓励社会力量开办盲人按摩院(所)。盲人按摩院(所)中的按摩人员应以盲人为主;有按摩业务的服务行业优先录用盲人按摩人员。
3、给予政策扶持,对接受按摩培训的贫困盲人予以补贴;对个体从业的盲人按摩人员,在资金筹集、落实场地、核发执照等方面给予照顾;在社区开办盲人按摩站(点),从当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有偿扶持,对超比例安置盲人从事按摩的医疗单位给予适当补贴奖励;对盲人按摩院(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4、建立、完善各级盲人按摩指导机构,制定培训计划,提供所需教材,进行指导协调,实施检查验收;开展保健按摩师技能鉴定和医疗按摩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盲人按摩市场。
(五)扶贫
扶贫是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措施。“十五”期间,扶持50万贫困残疾人参加各种生产劳动,尚未解决温饱的要尽快解决温饱,基本解决温饱的要稳定提高经济收入,处于社会收入低层的要缩小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