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点。根据全省各地资源分布、生态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依托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引导规模经营,逐步形成以下6个不同类型的发展区域:一是以绵阳、巴中、广元、雅安、凉山、甘孜、阿坝等市州为重点的野生菌类和野生蔬菜出口产品加工区;二是以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等大中城市的远郊和安宁河流域为重点的粮、油、蛋、肉、奶、蔬菜生产加工区;三是以成都、泸州、凉山、攀枝花、阿坝、广元、自贡、南充等市州为重点的名特优水果生产区;四是以阿坝、甘孜州川西北高原为重点的牦牛肉、奶及高原优质油菜生产区;五是以宜宾、泸州、德阳、成都等市为重点的名优酒及基础酒生产加工区;六是以乐山、宜宾、雅安、达州、广元等市为重点的茶叶、饮料生产加工区。
二、加强领导,搞好服务,促进绿色食品业的发展
(一)加大开发力度。有针对性地引导有特色、有实力、产品有市场、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积极生产绿色食品;继续鼓励引导水果、蔬菜、粮食、油料及肉、蛋、奶、禽等产品的生产者申报绿色食品,进一步扩展产品范围,优化产品结构。一是把绿色食品开发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使绿色食品开发成为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业迈上新台阶;二是把绿色食品开发与“米袋子”、“菜篮子”、“奶瓶子”等工程建设相结合,使绿色食品工程成为丰富城乡人民食品供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把绿色食品开发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发展拳头产品,扶持龙头企业,将农工商、产加销衔接起来,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四是把绿色食品开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我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受工业“三废”污染和农业施用化学物质污染程度轻微、环境相对洁净的优势,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开发无公害、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把绿色食品开发与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相结合,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提高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出口创汇额;六是把绿色食品开发与实施名牌战略相结合,促进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和名牌形象,使绿色食品开发为我省饮料食品行业实施名牌战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搞好规划,分步实施,以生态环境条件好、已有一定批量、竞争力强的名、特、优农产品为基础和重点,严格限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大力施用有机肥,在巩固、提高原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不同类型的基地规模,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产品形成批量和规模,进而走上基地化、商品化、产业化的路子。
(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以现有农业科技和食品加工技术为基础,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同时紧紧依靠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新技术的研究,根据绿色食品的生产规程和技术要求,尽快推出一批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与我省现有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相适应的生产加工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