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省“十五”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五年间,全省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要达到3%左右,实现农民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各县(市、区)要形成一批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各具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
--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较大突破。到200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率要达到40%左右。
--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有较大的发展。“十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100个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各市、县也要相应发展一批有较大规模和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到2005年,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要占全省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农产品市场建设水平有较大的提高。集中力量建成一批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初级、中级、高级市场合理布局、功能互补的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科技兴农达到新的水平。通过科技体制创新与增加投入,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把科技兴农落到实处。
--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明显提高。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要实现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加工造成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三、抓住主要环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抓好七个主要环节:
1、立足市场需求和优势资源。
认真研究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规律,依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气候、区位、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通过产业化经营,把优势资源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确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产品和产业,培育有影响的主导产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群体。主导产业的发展不应局限于行政区域内部,应按照经济区域和气候区域进行合理布局。
3、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培育多种经济成分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带动农户的龙头作用。
4、建设农产品商品基地。在确立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开发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化生产,建设一大批专业镇和专业村,形成规模经济。
5、培育市场体系。根据现有基础和物流流向,以建设规范的中高级市场为重点,在全省形成以中高级批发市场为中心,产地、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售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