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根据全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总体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统一标准,注重实效,抓好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和实验区工作,树立样板;重点做好教学资源库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以及校园风建设工作,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进课堂,促进全省信息技术信息工作。
--坚持质量效益原则。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在发展数量和质量上更加注重质量,在发展速度和效益上更加注重效益。
二、我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城市、县镇中小学以建设计算机网络为主,农村、牧区中小学以建设卫星电视教育网络为主,两网并举,同步发展。建成以卫星电视教育网和计算机校园网为代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进行电视转播和网络互联,形成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的教育信息网络和现代化教学环境,实现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现代化。
(二)具体任务
--2001年,建设45个省级校园网示范校;2002至2003年,建成50所省级校园网示范校;2004至2005年,城市、县镇中小学校和有条件的乡镇中小学校均建成计算机校园网或网络教室;到2010年,力争全省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与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可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信息技术。
--2001年建成800个卫星电视地面站;2002至2003年,建设1000个卫星电视地面站;2004至2005年建设1000个卫星电视地面站,形成以青海教育电视台为龙头,以学校卫星地面接收站为基础,以教学放像点为补充的三级卫星电视远程教育网;到2010年,建站面达到95%,并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实现“校校通”,使中小学师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更加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2001年全省普通高级中学(含完全中学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到2003年全省乡中心小学以上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到2005年全省80%的中小学开信息技术必修课;到2010年全省95%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提高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水平,把信息技术教育更加广泛地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