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委2001年及“十五”期间旱作节水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

  (二)基本思想和主要任务。
  1.基本思路: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相应作法和国内先进省份的成熟经验,“十五”期间,我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立足旱区特点,注重综合配套。坚持旱作农业与灌溉农业相结合,科学用水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抗旱品种与配套措施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农业机械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充分利用雨水,大力发展集雨工程,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旱作节水农业的全面发展。
  2.主要任务:
  一是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要培育和筛选出一系列抗旱、耐旱主推当家品种,在旱区形成抗旱、优质、高产稳产的品种结构。
  二是加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大力推广普及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温棚滴灌、水稻控制灌溉及坐水种、抗旱保水、科学管理等实用节水技术,逐步实现灌溉节水化、科学化。到2005年,旱田抗旱坐水种面积达到166.67万公顷,喷灌、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6.67万公顷;保护地栽培全面推广应用滴灌和微灌;水田节水栽培面积达到40万公顷。
  三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设施的开发。全省深翻、深松、机械播种、苗带重镇压等保蓄墒作业面积达80%以上;每亩增施有机肥3立方米以上;玉米、高梁、谷子全部实现根茬粉碎还田。
  四是抗旱化控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新型抗旱剂、保水剂等化控保水、节水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0%以上。
  五是抗旱施肥品种与结构的调整,开发利用作物专用肥和商品有机肥。
  六是大力推广应用土壤墒情速测技术,推进土壤墒情监测网与应用3S技术预警系统的建立进程。
  (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措施。
  1.旱田旱作农业技术措施。
  (1)推广“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新方法。这一耕作法隔年深松、苗带轮换、交替休闲,便于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十五”期间在旱区6个县进行试验示范,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全面推广应用。
  (2)推广生物抗旱技术。推广种植吉单180、吉单156、四密25等玉米抗旱、耐旱品种,扩大高梁、谷子、绿豆、花生等抗旱、耐旱作物种植比例。
  (3)推广耕作抗旱技术。2001年大力推广旱田蓄墒、保墒、增墒技术,机械深翻地213.33万公顷,机灭茬、耙耢整地213.33万公顷,旱春顶浆打垅200万公顷,机械抢墒播种220万公顷,苗期机械深松4万公顷,苗带重镇压33.33万公顷。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