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协调发展的方针,大力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绵阳科技城建设为重点,推广重大科技成果40项,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社会科技服务机构为中介、政府积极推动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进素质教育,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改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今年,全省地方属普通高校计划招生9.2万人,增长26.2%;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四川出版大厦和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四川博物馆、四川广电中心、四川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巴金文学艺术院等文化设施。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今年要基本建成小关子和冷竹关水电站,基本完成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和民族地区基层政权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九寨黄龙支线机场、鹧鸪山隧道等项目;开工建设大桥水库灌区、福堂水电站等项目。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及生态综合整治三大工程,今年力争完成退耕还林还草5.5万公顷、植树造林33.3万公顷,对100个水土流失重点县的综合治理要有明显进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6%、工业烟尘排放量减少到48万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型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切实保护好耕地,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全省总人口控制在8660万以内。
(九)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
加快城镇建设,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今年城市化水平力争提高到20%。按照我省城市化的发展方针,认真做好城镇布局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继续完善成都特大城市的功能,积极发展绵阳、攀枝花等大城市,加快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发展小城镇。今年在继续抓好601个城镇试点的同时,新启动300个小城镇试点。加强对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坚持生产力适当集中布局,广辟投融资渠道,完善用地政策,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