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意见

  大力开展灌区续建配套、泵站建设与更新改造。加快淠史杭、驷马山等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新建排灌泵站,做到涝时排涝,旱时能灌。加快老泵站改造的步伐,使其提水能力恢复、提高到设计水平。要坚持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面上塘坝建设,充分拦蓄地表水资源,缓解当地灌溉、抗旱和人畜饮用水不足的矛盾。
  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供水作用。搞好水库与堤防除险加固,恢复兴利库容,增强供水量。积极争取白莲崖水库工程尽快上马,扩大佛子岭、磨子潭水库的兴利库容,增加淠史杭灌区的供水量;加快大房郢水库建设步伐,增加合肥市的城市供水;对正在实施的长江、淮河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应尽可能兼顾灌溉需要,满足灌溉引水要求。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加快人工增雨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飞机、火箭、高炮共同作业、立体开发空中水资源的格局,努力增加受旱地区的降水量。
  (三)加强生态建设,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要把水资源保护与加强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充分发挥森林的蓄水保水作用,改善流域水环境。淮北地区要继续搞好农田林网化建设,防风固沙,降温增湿。江淮丘陵地区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把树种上,把水留住”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沿江、沿淮围湖造田的地方,要退田还湖、还渔。皖南和皖西山区25度以上的山坡地,要实行退耕还林,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对坡度在25度以下的缓坡耕地,要实行坡改梯和等高垄作。要努力防止和减少水质型缺水,实现水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为主向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转移,推广清洁生产工艺,使用洁净能源,全面实施达标排放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切实加强对污染排放单位的审核和监管。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严格限制保护区的各项开发活动,严禁一切排污行为。
  (四)切实加强用水管理。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要加强水资源的全面规划和管理,妥善处理好排水与蓄水、上游与下游、城市与农村、流域和区域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防洪、排涝、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用水计划管理,严格规定水资源的利用方向,优先保证生活用水,适当控制其它用水量。积极稳妥地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扶持、政事企分离、经济上良性运行的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斗渠口以下的田间工程由用水户自主管理。大力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管理效率。要制定特大干旱年份的抗旱应急预案,防止发生“水荒”。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