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五”末,力争使农产品加工业的营业收入占全省乡镇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25%以上,带动种植业基地达到400万亩以上,农户200多万个,真正成为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全省一半以上的县(市)把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确立为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三大一多”(块头大、活力大、基地规模大、带动农户多)的骨干龙头企业。
三、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发育要素市场,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兼并、改组,形成合理的企业布局和规模结构。要积极培育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要素市场,通过要素合理流动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和规模结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防止重复建设、新的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要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对企业改造和重组,努力扩大加工企业的规模。要围绕小城镇建设规划,大力发展乡镇工贸小区,努力提高企业的集中度,优化乡镇企业布局结构。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骨干企业,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通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拉动作用,动员和鼓励城乡私营企业大户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发挥其产权明晰、运行机制灵活和资金充足的优势,发展高科技、精加工企业,形成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同时,促进强强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集贸、工、农一体化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要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接机制,走公司+合作社(区域)+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路子,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加工企业获得稳定的、规格和质量符合标准的加工原料。
(三)搞好产品定位,努力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把市场定位在农村、农民和城镇工薪阶层这一消费主体,围绕“大众消费”和“餐桌经济”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加强购销队伍、经纪人队伍等各类中介组织的建设,努力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对已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品牌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名牌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在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把目标瞄准国际市场。
(四)加快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以创新求发展。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方法,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国际资本采取直接投资、合资等多种方式,推动我省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要加快高新技术应用和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积极引导企业应用生物工程、静电杀菌保鲜贮存、超临界提取、微波辐射等高新技术,提高转化增值能力。要着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科技人才确有用武之地,培育和发展一批名特优新产品。
(五)从环境保护和种子引进、培育抓起,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品质量。要抓好农产品品种结构调整,抓好适宜多种加工的农产品品种种子培育、繁殖、引进、推广。要按照讲究营养、保证卫生、注重特色、符合保健、力求方便、崇尚美味、回归自然的要求,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产品加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