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四、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从部门利益中解脱出来,转变职能,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区域内的全部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统一管理,从全行业的角度,解决好卫生部门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
  逐步实行企业医院社会化。对于符合区域规划标准的企业医院,在尊重企业意愿的情况下,可以成建制地交给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可以组建独立的法人实体、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仍隶属于企业;对仍需要保留在企业的医院,要缩小规模。对不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又难以调整的企业医院,应实行资源重组。
  五、调整结构,优化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通过规范管理和价格杠杆在社区和上一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城市三级医院应以解决疑难重症、医学科研和下级医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为主要任务;一级医院应面向社区,以解决居民的基本卫生问题,为居民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卫生保健服务;二级医院应在规划的指导下,拓宽业务范围,突出专科特色,开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卫生服务。
  在农村,可打破按行政区划设卫生院的计划体制,可根据地理、交通、人口分布等情况,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组织,发挥其医疗技术中心作用。服务人口较少的乡镇卫生院,要缩小规模,建立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服务组织。
  六、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了加强对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领导,成立区域卫生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省长任组长,省计委、财政、卫生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规划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省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全省区域卫生规划政策、原则、配置标准,对各地规划的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协调区域间规划中的有关问题。各地要相应地成立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区域卫生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并依据《黑龙江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实行政策指导、组织管理和监督,并对卫生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成本效果、成本效益分析,使区域卫生发展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七、监督与处罚。《黑龙江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经省政府讨论呈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遵照执行。各级卫生监督执法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对违反区域卫生规划的单位和人员,可按规定分别给予没收非法所得、没收违规购置的设备、吊销执业许可证等处罚。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