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计划任务指标
计划每年实施的面积为3000万亩左右(占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的1/3)。3年实施期满,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通过重点扶持和发展具有地区优势的优质农产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力争使项目区(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实现以下任务指标:
(一)力争在每一个项目区形成至少1种优势产业,并围绕这一优势产业逐步发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
(二)主要农产品商品等级提高1个档次或优质产品比例提高20%;
(三)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
(四)主要农作物增产提质增效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五)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比项目实施前3年的平均值年均提高5%;
(六)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净利润)比项目实施前3年的平均值年均递增10%;
(七)农业科技贡献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
(八)接受各类培训的农民每年达95%以上;
(九)农业总产值(现价)年均递增10%以上;
(十)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7%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农业增效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难的一项重点工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把这一工程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措施抓实抓好,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要亲自挂帅,及时解决工程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农业部门要把这项工程作为今后3年的工作重点,认真做好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
为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自治区农业厅成立了自治区农业增效工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好人、财、物的组织协调和工程的监督、检查、验收、总结、考核及表彰奖励工作。农业厅所属有关局、站、院、校、中心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提出和组织实施工作。
各盟市、项目旗县的农业部门也要成立农业增效工程领导小组,配合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本地区的工程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工程实施意见,结合各自的业务职责,编制项目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报自治区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的实施,要突出“政技物”的结合、“农科教”的结合,确保每年动员和组织万名以上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积极参与增效工程的实施,以科技承包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真正发挥科技的生产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