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物良种:脱毒马铃薯种薯、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球茎类花卉等;
5、绿色食品:特色农副产品的绿色食品加工与开发;
6、特色畜产品加工:羊绒精纺制品、羊肉和牛肉精加工;
7、其它:酶化和发酵血粉、超氧化物歧化酶、微生物菌肥、血红蛋白、高效除草剂和兽用疫苗等。
--光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是规模化发展数控、数显技术新产品,如微米级电子数显量具等。
--信息技术产业:主要发展西宁地区信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通讯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数字通讯、图像通讯、移动通讯和多媒体通讯技术,创造条件与国内国际互联网;发展知识产权评估和质量检测、科技咨询等服务业;发展电子书刊、影像制品加工业、软件开发业;发展广播电视教育、远程教育、职业培训、办公自动化与电子商贸、购物业;发展遥感信息服务与处理业,农业专家信息系统,提高基础资料的社会利用率。
--生态环保:重点围绕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城镇建设与“三废”污染防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新产业。发展人工绿地技术、生态恢复技术和农村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汽车尾气净化、粉尘回收、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技术;新兴环保产品加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新能源利用技术;开发生产微生态制剂、生物肥料、多元生物保施剂;节能产品;降解塑料制品等。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1、省科教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导,制订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和规划方案,协调解决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在规划方案与政策引导下,省计委会同省科技厅及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调研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条件,论证项目,落实技术来源,按成熟程度定期发布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指南。要把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安排和启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此作为“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点。
3、各有关部门要在执行国家现有高新技术产业有关政策基础上,尽快制订、完善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吸引省外、国外技术、人才、资金。
4、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引进高新技术成果,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范围。
5、以产业化项目为核心,加强科技、经济、贸易、税收、金融等部门间的协调,改善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大环境,共同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风险投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