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构调整的方向
第一产业调整方向:充分发挥我省生态环境良好和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观赏型、休闲型、旅游型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发展绿色产业,为市场提供名优新特的农副产品,尤其是利用我省地缘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
第二产业调整方向:工业以提高技术、工艺、设备水平和加工程度为主。一要强化现有优势,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加快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主导产品的升级换代。二要挖掘潜在优势,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围绕农业产业化推进,搞好农副产品的延伸加工和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要以生产绿色食品为重点,开发新资源、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三要调整布局结构,引导企业向工业小区、小城镇和大中城市郊区相对集中,解决乡镇企业布局分散、重复建设、污染难于治理等问题,发挥其聚集效应,节约土地和资源,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今后新建企业原则上要在工业小区和小城镇兴办。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有条件的老企业向小区集中。四要尽快提高工业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等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大多数乡镇企业的工艺装备设备水平要达到国内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骨干企业的设备水平达到国内90年代末和当前国际先进水平。五要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尽快加入互联网,共享国内外信息2资源,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与外界的联系。建筑业以提档升级,发展规模企业为主。要提高企业资质水平、更新设备、充实技术人员、组建各种类型企业集团,围绕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的需要,逐步发展壮大。
第三产业调整方向:依托我省地缘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和饮食业;围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文化娱乐等行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保鲜、仓贮、运输业。努力培育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各类组织。
五、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各级政府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本地实际、特色突出的乡镇企业结构调整规划,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为结构调整创造宽松环境。要明确工作职责,主要领导负责,定期研究这项工作,分阶段组织推进,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为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服务和指导,及时向乡镇企业宣传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调整方向,使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符合市场变化的要求,避免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