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办法(1997修改)

  (一)伪造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二)使用与实际不符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三)冒用名优产品标志;
  (四)编造虚假的商品生产企业名称、原产地(含工业产品的加工和制造地、天然产品的产地、农副产品的生长和繁养地)、质量合格证或者监制单位;
  (五)伪造商品的规格、等级、专利号、制作成份、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第八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下列手段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产地、专利号、获奖情况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一)广告宣传;
  (二)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销售诱导;
  (三)现场演示或者说明;
  (四)张贴、散发、邮寄商品说明书或者其他宣传材料;
  (五)利用信息载体或者集会发布信息;
  (六)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报导。
  大众传播媒介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对经营者或者其商品作虚假的宣传报导。
  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采取下列手段,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一)刊登对比性或者声明性广告,贬低竞争对手;
  (二)利用商品说明书吹嘘其商品质量,贬低竞争对手;
  (三)在公开场合散发传单或者小册子,对竞争对手的生产、销售、服务、产品质量等进行诋毁;
  (四)自己或者唆使、雇佣他人,以客户或者消费者的名义向国家机关、新闻单位、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等有关部门作虚假的投诉;
  (五)以其他公开或者非公开的形式向用户和消费者捏造事实、散布谣言,贬低竞争对手。
  第十条 投标人与招标人不得实施下列不正当竞争手段:
  (一)投标人之间串通,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以及在类似招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或者低价位中标;
  (二)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人的投标书;
  (三)招标人在开标前将标底告知投标人;
  (四)招标人在评标定标时对不同的投标人实行不平等待遇;
  (五)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在公开投标时抬高或者压低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者招标人额外补偿。
  第十一条 抽奖式有奖销售的最高奖金不得超过五千元;以物品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作为奖励的,按同期市场同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折算,其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