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企业、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

  当前,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根本保证。
  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扎实实地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要在认真回顾总结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制定2001-2003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规划。同时,要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的活动为载体,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坚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是:
  建设好乡村领导班子。各地要结合县(市、区)乡(镇)机构改革和乡(镇)换届,对严重不团结,工作无所作为,群众意见大的乡(镇)领导班子,及时予以调整。要采取得力措施,真正把那些政治强、作风正、能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人选进乡镇领导班子。积极试行群众推荐、自我推荐、组织推荐和统一考试、考评、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公开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对后进村或相对后进村,要从选好村党支部书记、配强领导班子入手,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对于中间状态或整顿后出现反复的村,要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分别不同情况,找准症结,在不断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先进村,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实现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选配村党支部书记,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推行由党员推荐,全体党员直接选举的办法。下决心从县乡机关选派年轻干部或选调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挂职。要从村级各种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出发,把村委会、合作经济组织、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建设好,发挥职能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整体合力。
  切实抓好乡村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建立健全定期轮训制度,形成分级负责的培训工作机制。县(市、区)委负责培训乡(镇)干部和村主要干部,乡(镇)党委负责培训村其他干部和党员。每年,由省委党校负责培训200名乡(镇)党委书记,以地(州、市)委党校为主负责培训2000名村干部。要对农村党员坚持不懈地进行政治理论、形势政策、法律法规的教育,组织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农村适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发展经济、勤劳致富的能力。要严格对党员的管理,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党员责任区、党员目标管理等行之有效的党员管理形式,坚持党员冬训制度,积极探索教育管理的新形式、新办法,组织党员积极开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活动。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编写通俗易懂,适合农村党员、少数民族党员学习和阅读的教材。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改善乡村干部的工作条件,研究解决好村干部的报酬问题。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抓紧做好在青年、妇女和少数民族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
  不断增强村级组织为群众服务的经济实力。要采取多种办法,发展壮大不同形式的村级统一经营层次的经济实体,逐步解决全省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村集体积累过低甚至没有积累的问题。各地方要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试行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率先奔小康地区要在“有钱办事”的基础上,向“有充裕的财力办大事”的目标迈进;稳定解决温饱地区要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增加集体收入,向村村有积累,年年有收入的目标迈进;扶贫攻坚地区要在消除集体积累“空壳村”上下功夫,逐步实现“有钱办事”的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明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帮助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任务来抓,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积极开展乡村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先富带动后富的活动,整体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