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山东省信息化发展“十五”规划》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1〕9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政府同意《山东省信息化发展“十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一年三月一日
山东省信息化发展“十五”规划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经济迅速兴起,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并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各国政府无不从国策的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完成工业化的艰巨历史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摆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将其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国家把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作为专项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十五”期间,全面推进信息化是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省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抓住历史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努力提高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是带动我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省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现状
我省信息化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特别是省政府批复的《1998-2010年山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信息化建设已进入规范化快速发展时期,正在渗透到各个领域,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1.信息技术在各领域逐渐得到应用。山东省互联平台已建成开通,实现了金桥网、广电网、科技网、教育网、教育科研网、经济信息网、三联城域网、铁路网、农业信息网的本地交换、互联互通。省级平台的建成大大提高了用户互访的速度。截止到2000年底,全省上网用户数达到120万户,占全国上网总数的5.33%;上网企业10万余户。
十大应用网络建设进展顺利,其他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随着我省“金”字工程的不断完善,统计、人事、公安、交通、新闻出版、计划生育等部门加快了信息应用系统建设,财政、税务、工商管理、技术监督、铁路、电力、气象、水利等专用信息网功能不断延伸,成为全省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信息接入服务商、内容提供商相继出现,进一步繁荣了信息服务市场。IC卡在工商、税务、技术监督、金融等单位得到推广。目前,全省非金融卡发放量达40余万张,金融卡(含磁卡)超过1000万张。
地区信息港建设全面启动。全省17个市都成立了组织协调机构,并制定了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息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收取明显成效。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科研、设计单位和重点企业基本普及;计算机监控技术在化工、建材、造纸、冶金等连续性生产企业以及供电、供水、供气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工程已在10余家企业中开展,并在技术上取得一些突破;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在全省70%的大中型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开展电子商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电子商务试点工程于1999年底开通运行,目前已实现山东地区性数字证书认证(CA)、网上支付、网上购物,这标志着我省电子商务的基本构架已建成。
2.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全省通信建设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网络规模不断增大。至2000年底,全省电信领域光缆(含本地网)总长度已达到10余万公里,长途业务电路达到21.55万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达到335.3万门。全省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02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60万户,全省城乡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12%;移动电话总数达到501万户。全省所有乡镇均实现了交换机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其他通信网络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济南铁路局通信光缆总长度2900公里,山东电力光缆总长度2900公里。全省无线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
全省广播电视网络正逐步健全和完善。有线广播电视网数字光纤一、二级干线光缆总长7500公里。网内用户550万户以上,各有线台平均传送有线电视节目20套以上。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3.5%,电视人口覆盖率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