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料作物生产。适度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恢复增加油菜种植面积,积极推广优质高效美国杂交油葵种植。要通过优化我区花生种植布局,积极引进和推广高产高抗花生品种,努力提高“双低”油菜比重,进一步提高油料作物单产,增加总产。2001年油料播种计划面积565万亩,同比增加63万亩,其中花生播种面积365万亩,增加12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80万亩,增加46万亩。
2.糖料蔗生产。以建设“吨糖田”、主攻单产、提高蔗糖分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适度调减种植面积,优化区域布局,努力提高糖料蔗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生产效益。2001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由上年的735万亩调减到700万亩,调减35万亩,减幅为4.8%,新增高产高糖品种(主要是新台糖系列、新桂糖系列等品种)推广面积150万亩。在区域布局上,重点发展南宁地区、柳州地区和南宁市、柳州市的糖料蔗生产;适度发展百色地区、河池地区的糖料蔗生产;因地制宜发展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市等沿海和桂东南地区的糖料蔗生产;不再在桂林、玉林、梧州市和贺州地区发展糖料蔗生产。限制开荒种蔗,严禁毁林种蔗。凡25°坡以上的蔗地必须全部退蔗还林。
3.水果生产。继续发展以亚热带水果为主导的特色水果生产,适当扩大淡季、时令水果的比例;增加名、特、优、稀水果,淘汰劣质品种,大力发展加工型品种;要疏中间促两头,做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2001年果树面积1650万亩,同比新增30万亩。抓好200万亩低产果园的改造;建设“万元果园”50万亩;采取高接换种、老果园更新及新扩种优质果树的办法,对150万亩果园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其中高接换种50万亩,更新老果园40万亩,新扩种优质水果60万亩。
4.蔬菜生产。扩大适销对路、耐贮运、易加工的茄果类、豆类、优质叶菜和食用菌面积,大力发展高档菜、精细菜、无公害蔬菜和出口创汇品种、粮菜兼用、果菜兼用、加工兼用品种。2001年蔬菜播种面积1650万亩,同比增加127万亩,其中优质蔬菜(含葱蒜)面积增加40万亩,瓜类面积增加20万亩,茄果类(主要是番茄、辣椒)面积增加20万亩,薯芋类(主要是淮山、粉葛)面积增加20万亩,豆类(主要是早熟蚕豆、大粒豌豆)面积增加10万亩,双季莲耦面积增加10万亩,马铃薯、食用菌面积各增加5万亩。全区秋冬菜开发面积1000万亩。
5.蚕桑生产。充分利用蚕桑业生产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良好机遇,依靠我区蚕业的优势,扩大种桑养蚕面积。2001年全区桑园发展到38万亩,同比增加8万亩;全年蚕种发放量110万张,同比增加34万张。要重点发展南宁、河池、柳州地区的蚕桑生产,因地制宜发展贵港、玉林市的蚕桑生产。
6.其他经济作物。烟叶要按照市场需求严格控制生产,防止盲目发展。2001年全区烟叶种植面积25万亩,同比调减9万亩。木薯生产要根据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量增加的形势,适当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速早熟高产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单产,增加总产。2001年木薯种植面积420万亩,同比增加20万亩。茶叶生产要比无性系良种茶、名优茶和无公害茶产品为主导,加大“三高”茶园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区茶叶的质量和知名度,2001年全区茶园面积40万亩,同比增加1.5万亩,总产2.2万吨,同比增加0.5万吨,其中名优茶占25%,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玉林市发展花卉种植。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一)继续抓好“三田”建设。2001年计划新增“三田”面积205万亩,其中吨粮田100万亩,吨糖田30万亩,万元田75万亩。一是抓好优质杂交稻、优质玉米、优质杂粮示范样板建设,示范面积90万亩。二是抓好新桂糖15、16、17号,新台糖1号、10号、16号、20号、22号、23号,美国GP80/1827、日本农林8号等高产高糖新品种的引进、示范,2001年全区高产高糖良种蔗种植面积要比上年扩大15%,高产高糖良种覆盖率达到45%以上。三是抓好国内外名特优新品种引进和“万元田”种植模式、高产栽培、无公害栽培、有机质无土栽培、大棚栽培等高新技术的示范样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