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了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网络,但海洋环境监测、监视、预报、警报和救助等保障体系仍不完善,海洋防灾、减灾能力较低。
(三)发展潜力分析。
1.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我省濒临南海,拥有充沛的光、热、风资源,长年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和海水增养殖;全省有海湾510多个,适宜建港的200多个;滩涂资源20.42万公顷;可供养殖鱼、虾、贝、藻共100多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多姿多彩,仅沙滩有174处、572.1公里;有一定储量的矿产地56处,探明滨海砂矿5.5亿立方米、非砂矿固体矿产矿石量2167.3万吨、石油资源量97亿吨、天燃气1.1万亿立方米;另还有丰富的海洋能资源、海水资源、海盐资源等。
2.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科研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沿海地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今后合理开发海洋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我省是全国海洋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最多的省从一,全国两所海洋综合大学居其一,1999年全省拥有海洋科研机构16家,海洋科技人员114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730人。
3.地理位置优越。
我省地处祖国南大门,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南北航线必经之地。毗邻港澳台,随着粤港澳经济合作一体化,海洋经济将在亚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省海域开发利用无论从资源和经济角度来看,仍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海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海域环境的保护,对已经受污染的海域应加强综合治理,保持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及省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以及全省海洋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合理安排海域和海岸保护与开发的空间布局,对海洋资源和环境实行整体、优化和保护性开发,为海域使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原则。
1.以自然属性为主,并与社会属性相协调的原则。
海域、海岸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首先应考虑以海域和海岸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的功能特性,同时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条件和需求尽量实现两者的相协调,以保证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
2.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并举的原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物质基础,因此海域和海岸资源的利用必须坚持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并举,做到发展海洋经济与保护海洋环境协调统一,确保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海域、海岸的保护与开发,涉及的行业、部门众多。因此,在海域和海岸线的安排上要因海制宜,考虑近期与远期、局部与全局、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4.坚持备择性原则。
当多个项目重叠使用海域、海岸时,必须做出最佳的选择。选择的原则:一是区位、资源环境等条件备择性窄的项目优先于备择性宽的项目;二是优先安排地区主导产业项目,注重安排配套性项目;三是技术层次低的项目要给技术层次高的项目保留空间和发展余地;四是项目安排要有利于形成新的海洋产业群和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五是优先安排军事用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