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工业。要按照创新产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在主要行业有重点、分层次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开发生产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汽车工业,要走与国内外大公司合资合作的路子,加速产品改型换代和升级,开发性能优越、新颖美观、技术先进的面向农村和中小城镇、面向家庭消费的系列微型汽车和适应高等级公路运输的客车以及中吨位货车。机械工业,要以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为龙头,机电一体化为方向,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动力机械、工程机械、农用机械、港口机械、数控机床、电工电器等。制糖工业,要通过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促进生产经营的集约化,提高蔗糖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抓好蔗渣、糖密的综合利用和糖的深加工。建材工业,重点采用新型干法节能新技术改造骨干水泥企业,适时建设大型干法回转窑水泥厂,对现有中小水泥厂进行改组,发展散装水泥,提高散装率,大力发展市场适销的中高档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和新型墙体材料,加快高岭土、滑石、膨润土的开发及深加工。化工,重点要扩大赖氨酸、山梨酸、柠檬酸、山梨醇、甘露醇、味精、变性淀粉、木薯酒精、金红石型钛白粉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积极开发子午线轮胎、航空轮胎等新产品,对现有骨干化肥企业进行改扩建及配套完善。纺织工业,要以提高面料质量为重点,扶持重点企业采用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开展技术攻关和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服装生产。
大力开发优势资源,着力培育和发展新的工业优势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区水电资源优势和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优先发展氧化铝,滚动发展电解铝,按照市场需求发展铝材加工。加快平果铝二、三期工程建设,“十五”期间使之达到年产120万吨氧化铝、30万吨电解铝的设计规模。抓紧做好桂西的铝土矿地质勘探和储量升级工作,加快建设新的氧化铝和电解铝项目。加快推进南宁大型铝材加工和沿海大型电解铝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要充分发挥我区亚热带林业资源优势,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林浆纸结合工业,建立造林、制浆、造纸和加工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加快在沿海建设大型制浆和造纸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利用北部湾和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天然气。充分利用沿海条件,积极做好大型炼油厂、天然气分离厂和天然气化工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农业和海洋资源优势,建设大型木薯酒精厂,发展粮油食品、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系列食品加工,通过实施名牌战略,重点开发罐头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和绿色食品等。充分利用我区中草药、海洋生物、林业和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有特色的中成药、海洋生物药品,以香精香料、松脂加工为主的林化工业、林板工业和铅、锌、锡、锰深加工业等。
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力争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十五”期间,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微型计算机、网络工程、光电子信息技术、数字微波通信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数控技术和软件产品,开发酶制剂、生物发酵、农业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诊断、基因药物和海洋生物等生物工程产品,积极发展锌、铟等新材料产品,以及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工业企业“三废”处理、机动车尾气净化为主的环保产品。按照“做高、做新、做强”的目标,加快南宁、桂林、柳州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北海高科技园区。各高新技术园区要扬长避短,发展优势,形成特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对全区经济发展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布局。“十五”期间,加强柳州等传统工业基地改造,要结合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沿海工业,建设大型临海工业园区,相对集中布局现代工业,逐步使沿海地区成为我区新兴的工业基地。加快发展百色、河池的有色金属、水电业,南宁、桂林、柳州、北海高新技术产业,梧州、玉林、贵港、贺州的食品、轻工业以及其他优势工业和外向型加工业,促进工业合理布局。在发展工业中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避免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起。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对技术工艺落后以及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部分行业过剩生产能力。
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完善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按照专业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的原则,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开发能力为目标,结合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支持制糖、机械、建材、汽车、冶金等行业、企业的强强联合,鼓励拥有知名品牌、先进技术的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发展壮大,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重点发展优势工业与高新技术工业相结合的企业集团。鼓励外商通过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制定鼓励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投向工业。大力发展乡村工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的变革。通过电子商务特别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降低成本,扩大工业品市场规模。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支持企业的内联网及外联网建设,加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第五章 大力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充分发挥我区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按照“四区-带-龙头”的总体布局,以桂林为龙头,以桂林 ̄柳州 ̄南宁 ̄北海 ̄防城港黄金旅游带为重点,基本建成桂北、桂南、桂东、桂西四大旅游区。重点建设桂林山水,北海银滩,南宁绿都,防城港金滩,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民俗风情和沿边境的边关风貌为特色的主要景区景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重点开发桂林山水民俗旅游线、北部湾滨海边境旅游线、南国边关风情旅游线、桂东历史文化和宗教名胜旅游线、桂西奇山秀水生态旅游线,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大力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促销,拓展旅游市场,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到2005年,全区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充分利用西南出海通道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运输业和商贸业。适应大西南尤其是南贵昆经济带物流商贸发展的需要,积极采用海、河、陆、空多种联运方式,发展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重点培育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专业化、区域性和全国性大市场,加快仓储区建设,创新营销方式,引进新型业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引进国外大型连锁店,促进商品流通现代化、国际化。建设南宁、桂林会展中心,发展会展产业。加快建设煤炭配送中心、散装水泥配送中心、南亚热带果蔬批发市场、旅游商品批发市场、港口和交通枢纽仓储区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流通设施和区域性市场设施,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为形成大西南商流、物流中心奠定基础。大力促进县乡镇农贸市场体系建设,支持新建一批乡镇农贸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新兴的服务产业。全面推行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理顺职业培训管理体制,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中外合作等多种办学方式,扶持教育培训产业尽快成长。分清社区组织与社区服务企业的职责,优化配置和充实社区服务设施,鼓励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壮大社区服务业。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扩大住房消费信贷,进一步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和装修装饰业,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发展健康有益的大众化娱乐和文化、体育健身、卫生保健项目。鼓励金融保险业务创新,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规范发展会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机构,并与行政和司法部门脱钩,保障中介机构独立、客观和公正地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