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购建住房的实际价格,从企业补贴能力和职工负担能力的实际出发,因企制宜,量力而行,合理确定企业补贴比例和职工个人负担比例。
3、住房补贴可以采取以下多种发放方式:
(1)一次性发放方式。一次性发放住房补贴,是在职工买房时,根据职工的住房面积标准和现住房的情况,一次性发给住房补贴。
(2)按月发放方式。按月发放住房补贴,是将职工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在职工一定工作年限内按月发放,补贴资金来源稳定、数量充足的企业,在妥善做好资金长期规划和安排后,可采取按月补贴方式。
(3)一次性和按月发放相结合方式。一次性和按月发放相结合,是对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采取的一种住房补贴方式。对实行货币化分配前的住房补贴一次性结清挂帐,对实行货币化分配后的住房补贴按月计算存储或记帐。职工购买住房时,将已挂帐的一次性补贴和按月记帐或存储的住房补贴,划转售房单位。
住房补贴的发放,依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职工的职务、专业技术职称、技术等级、现住房情况、工作年限等因素综合确定,建立轮候制度。
企业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单位经济条件、资金来源、职工现实住房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上述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住房分配货币化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做统一规定,也不要套用机关的补贴办法。总之,统一政策,因企制宜,方式多样,方案自选,民主决策,稳步实施。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在合理确定职工承担住房消费比例的前提下,制定科学规范的货币化方案,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五、职工住房面积规定标准
企业领导干部的住房标准,不做统一规定。可以参照执行机关的住房面积标准,也可以自行制定标准,经职代会讨论,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董事会同意后执行。
企业其他各类人员的住房面积标准,可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职工的职务、专业技术职称、技术等级、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等因素,由企业自行确定。
六、补贴资金的管理
(一)住房货币化的资金主要是原有建房资金的转化、出售公有住房的资金、公益金和税后利润等,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适当增加住房资金,经同级财政或税务部门批准后,列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