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扩大对外开放是振兴广西的必由之路。要抓紧制定和实施我区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充分发挥沿海、沿江、沿边、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以更加积极的行动,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以项目为中心,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整顿、优势资源开发以及五大经济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选择一批重点和优势项目对外招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继续鼓励外资投向农业、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企业技术改造、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有步骤地推进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开放,逐步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拓宽利用外资渠道,采取项目融资、发行股票、特许权经营等多种形式吸引外商投资。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等方式吸纳外资。完善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引资水平,重点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合理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及外国政府优惠贷款。
扩大对外贸易。继续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扩大劳动密集型和国家鼓励的资源型产品出口,努力增加机电产品等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调整贸易方式,在继续发展一般贸易的同时,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加强口岸建设,扩大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加快边境贸易发展。增加经济发展急需的原材料和技术设备进口。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创建有竞争力的贸易集团,扩大各类企业的合作与自营出口,推动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努力提高我区商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开发资源,开展加工贸易,发展对外工程承包、设计和劳务合作,实行跨国经营,带动产品、设备和技术出口。坚持把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加强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南贵昆经济带的有利时机,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吸引其他省区市企业到我区投资设厂、参股入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建立有效的互动发展机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主动吸纳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南北钦防沿海经济区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龙头,要努力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为全区实现更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十二、加强人口、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人口、资源管理,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认真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重点做好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节约资源。加强资源勘探,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计划管理,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益。
加强生态建设。以建设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具有亚热带特色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保护、恢复和扩大植被为重点,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实施“绿色工程”,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竹还草,抓紧石山地区综合治理,积极推进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广西防护林、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以及沿海和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搞好城市绿化,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
加大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从生产全过程尤其是源头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继续抓好重点流域、近岸海域、旅游景点景区的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强化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重视农村污染的治理和矿山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完善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