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镇建设,必须科学规划,配套建设,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抓紧抓好全区城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形成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新机制,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到城镇定居经商办企业。改革城镇管理体制,尽快形成符合城镇经济社会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坚持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推进城镇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防止一哄而起和盲目建设。
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抓住国家扩大国内需求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以加快西南出海通道建设、形成“西电东送”基地和改善人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重点,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完善配套,把基础设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水利建设要按照蓄好水、管好水、用好水的要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提高防洪、抗旱、保水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和完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突出抓好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南宁、梧州、柳州、桂林四个重点城市和西江流域重点河段防洪堤以及沿海海堤建设,提高防洪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提高抗灾能力。加快桂中等旱片的综合治理。搞好乡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交通建设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强铁路、港口、机场建设,尽快在全区建立起现代化的水陆空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西南出海通道。突出抓好南宁至水任、南宁至友谊关、南宁至百色罗村口、南宁至苍梧、桂林至梧州等主骨架高等级公路以及滨海旅游公路建设;完善区内路网结构,基本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机动车路,提高公路等级和路网通达深度。配合搞好国家铁路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地方铁路的改造和完善配套,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按照功能定位,加快沿海主要港口建设,尽快形成现代化大型组合港。加快内河港口建设以及西江、红水河航道整治,提高以西江航运为主的内河水运能力。扩建和完善南宁、桂林、北海机场,提高机场通航等级,增辟新航线。积极发展海洋运输和管道运输。
能源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结构,积极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西电东送”重要基地和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开发利用水能资源,重点建设龙滩水电站。积极利用北部湾等油气资源,抓好天然气发电。配合大型骨干电源建设,加强远距离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完善广西电网主干网络,全面完成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推广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推广恭城经验,发展沼气,促进农村能源建设。
适应城镇化要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抓好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交通、通信、供电、供水、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市场条件。
八、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加快工业化进程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着力于科技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重点研究、开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适用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继续实施农产品科技开发、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农业“三田”建设科技支撑、信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素质提高等六大创新计划,并力求有新突破。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发展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保技术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南宁、桂林、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积极培育北海高科技园区,建立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高新技术创业基地。加强有明确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