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立足我省实际,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我省要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它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各类社会福利机构的数量和集中收养人员的数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尤其是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数量要有较大增长;城市人口不足6万人的街道办事处要设立一处老年人综合福利服务设施,同时附设一处可容纳30名左右老人的养老院,人口超过6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则要按上述要求增设新的老年人综合福利服务设施,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左右,普遍建立起社区福利服务设施并开展家庭护理等系列服务;农村98%以上的乡镇建立起以“五保”老人为主要对象,同时面向所有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的社会福利机构。各地要根据这个总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目标,任务落实到县(市、区)、乡镇、街道。
三、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社会福利资金筹措机制,为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打下坚实基础
各地要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根据财力可能,安排必要资金。各经政府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逐年增加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重点用在基础性、示范性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上,同时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奖励、支持和资助各种社会力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发行社会福利彩票是筹集社会福利资金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拓展福利彩票市场,努力扩大发行规模,筹集更多的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各市、县都要抓紧建立慈善机构,为筹措福利事业资金拓展路子。
各级政府在办好国家窗口和示范式社会福利机构的同时,要把开展自费寄养业务的福利机构大胆推向社会、推向市场,鼓励并发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村(居)委会、个人和外商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民办公助等形式,创办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孤儿和弃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全面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要允许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和租赁等方式参与现有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的改造和扩建;鼓励现有社会福利机构通过依法转让部分土地使用权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旧设施的改造和扩建;鼓励和支持我省复退军人以合股、合资等形式创办福利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条件自愿捐助社会福利事业,或利用闲置资源投资“面向社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福利事业。各地要认真探索政府资助、社会主办、企事业单位入股合办、法人承包等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路子,使社会福利事业的管理体制逐步朝着政府调控、民办公助、法人管理的行业化方向健康发展。
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创造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