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和产业政策,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为依托,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搞好乡镇企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布局结构等战略性调整,切实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
调整乡镇企业区域结构。坚持从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出发,以加工基地和专业市场为基础,以优势产业、名牌产品为依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皖南、皖东地区要利用与江苏、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接壤的区位优势,主动接纳东部产业辐射和梯度转移,积极开展东西合作;沿江地区要利用长江黄金水道,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加工基地和专业市场;皖中地区要发挥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作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皖北地区要利用畜牧业和中药材、煤、电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行业;皖西、皖南山区要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土特产资源、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旅游产业。
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资源深度开发、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企业、第三产业等优势产业;以发展建筑业为载体,大力实施劳务输出;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创汇企业。到“十五”末,全省乡镇企业第二产业的比重由目前71.1%调整到65%左右,第三产业比重由目前26.7%提高到30%以上。
调整乡镇企业产品结构。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下决心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和浪费资源严重、治理无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特色产品,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绿色环保产品。到“十五”末,高附加值产品、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比重达30%以上。
调整乡镇企业组织结构。加快发展大中型企业,积极组建企业集团,努力培植一批小、精、专、特企业。到“十五”未,大中型企业发展到150家,争取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上市。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乡镇企业上市。骨干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调整乡镇企业布局结构。坚持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发展。以发展工业小区为重点,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到“十五”末,全省乡镇工业小区发展到600个,全省乡镇企业的聚集度达到30%,工业小区创造的增加值占全省乡镇企业总量的10%以上。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