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规划与计划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状况,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开发耕地专项规划。开发耕地专项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完成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年度开发耕地指标;未完成开发耕地指标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相应核减其下一年度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开发耕地专项规划,集中连片1公顷以上的可供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列入开发耕地项目储备库。储备库由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立。
第三章 组织与实施
第九条 按照开发耕地项目计划,实施开发耕地1公顷以上的项目,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
项目业主可以是依法批准成立或注册登记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
第十条 一次性开发国有或集体未利用地的审批权限为:
(一)开发10公顷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开发10公顷以上20公顷以下的,由市(地)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开发未利用地20公顷以上600公顷以下、集体未利用地600公顷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开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办理报批手续前,应当取得该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的同意。
第十二条 开发耕地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计划,编制年度开发耕地实施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开发耕地项目竣工后,属省、市(地)开发耕地项目计划的开发耕地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分别由省、市(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属县级开发耕地项目的开发耕地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发给新增耕地确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