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政府要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清理支出范围,大力压缩行政经费。财政资金要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企业的经营性发展项目、应用性研究项目以及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发展的事业,保证政权建设、科技、教育、农业、文化、卫生、扶贫等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补充社会保障资金不足,保证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需要。
(三)依法组织收入,规范收入预算管理
各地、州、市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依法治税严格税收管理权限的通知》(国发〔1998〕4号)精神,认真清理税收政策,严禁擅自更改、调整、变通国家税法和税收政策,不得越权减免税、缓缴税和豁免欠税,不得擅自提取、截留税收收入。退库必须按规定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要严格按税法和预算级次,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四)完善预算管理的控制监督
把预算监督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改革管理方式、强化管理职能,健全和完善资金使用效益考核指标体系,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加强对预算执行实行全程管理和监督,逐步建立起立法机关、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主管部门和各部门、各单位内部不同层次的控制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加大社会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五)加强预算执行的信息反馈,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
一是各单位要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及详细的文字说明材料。二是各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和详细的文字说明材料。三是政府财政部门要每月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四是各级政府要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两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五是下级政府要定期向上一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执行上级政府作出的决定,并将执行结果及时上报。
(六)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
为了保证预算编制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新的预算管理机制顺利运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
为适应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省财政厅要在内部组建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测算各项经费预算定额标准,对省级各部门年度预算建议进行评估审核,负责建立单位基础数据库和专项资金项目库,编制专项资金滚动预算。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