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我省气象事业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措施
根据中国气象局下达给我省的气象事业发展任务和省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01年到2005年,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立起气象“两网一体系”,即由6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630个地面气象观测点组成覆盖全省的高密度、自动化大气探测网,以广州区域气象中心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气象信息网和较为现代化的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省对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和为政府防灾决策、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使我省的气象事业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气象预报是否准确,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气象事业是基础性公益事业,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防灾减灾,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象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建设,是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要认真学习、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落实和完善投入机制。将气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积极关心、研究解决涉及气象事业发展和长远建设的问题。要建立和完善气象计划、财务体制,为我省气象事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抓好三项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两网一体系”目标
根据《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和《广东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规划》,首先抓好三项重点工程建设,初步实现“两网一体系”目标。然后,根据我省的财力情况和实际需要,再逐步建设、完善其他工程。首先建设的三项重点工程是:
1.自动气象站网工程:新建400个自动气象站,并将全省91个人工气象站改造为有线遥测站。
2.雷达工程:在梅州、韶关、阳江市布设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
3.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工程:引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升级和完善广州区域气象中心信息网络系统。
各市县要根据省的总体规划,认真制订本地的建设计划,确保重点工程按时完成。经济发达地区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