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的决议的通知

  (二)气象监测网点稀疏,设施陈旧落后
  根据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全省最少应布设6部多普勒雷达,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天气雷达拼图,实现全省雷达在灾害性天气期间昼夜联防监测能力。但目前我省仅在汕头建成一部多普勒雷达,有2部在广州和湛江布点施工建设,其余均为常规测雨雷达。这些设备只能连续工作几小时,故障率高,探测能力差,范围小,无法提供更多的天气信息,难以准确预测台风和暴雨等突发灾害天气。另外,我省还应设立自动气象站550个以上,目前只有150个,且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仅广州、深圳两市就有90个,占60%,而占全省陆地面积2/3以上的粤西、粤北、粤东北地区至今仍没有一个自动气象站。
  气象信息处理、分析和数值天气业务预报运算的计算机速度太慢,无法满足预报精度较高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需要。气象预报手段基本还是以传统落后的经验预报为主,难以提供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服务。我省仅有汕头、阳江、清远、连平4个高空气象探测站,且采用的仍是几十年前的技术和装备。
  (三)气象业务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气象部门实行的是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气象业务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来自中国气象局及地方财政两个渠道。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对气象工作给予了不少支持,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我省气象业务设施建设基础较差,水平较低,这些投入难以适应我省气象工作的发展需要,也难以实现与全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同步发展。从1996年至1999年,省财政投入的气象业务设施建设专项经费3006万元,仅能初步实施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共同立项的广东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首期工程,起步建设广州和湛江两部多普勒雷达和珠三角、粤东南150个自动气象站,全省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所需要的其他重大工程项目无法铺开。
  (四)气象队伍素质不能适应气象工作发展需要
  当今的气象工作,包括探测、处理、分析、预报和服务等环节,使用的技术是卫星、雷达、远程通信传输、高性能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技术,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综合人才。目前,市、县气象台站,特别是山区气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比较低。全省气象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距中国气象局关于《省和省以下气象部门基本气象系统岗位设置意见》的要求相差甚远。市级气象部门只有个别硕士生学历人员,县级气象部门没有一个高级技术职务人员。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