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经贸委关于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意见的通知

  1、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培植15个左右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产量达到3025万公斤,新增加1000万公斤左右。一些主要品种数量、质量能够满足省内中成药生产的需要,同时培植国内市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良品种。
  2、中成药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年均增长23%,创出口品种3-5个,出口创汇额达到600万美元。巩固和提高六味地黄丸、月月舒冲剂、众生双黄连口服液等国内知名品牌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培育出3-5个全国名优产品。
  (三)中药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优先支持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药材种植和中成药产品生产。对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较大,但受流动资金等因素制约的中药加工项目,通过补充流动资金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2、坚持科学技术为先导。优先支持技术起点高、工艺成熟产品的发展,通过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实现增加新品种、节能降耗、提高效益的目的。加大对中药新产品和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收入,加快后续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
  3、坚持扶优扶强。优先支持现有优势企业进行中成药项目改造,大力发展中药的深加工、精加工产品,通过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创立名牌,发挥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中成药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推动全省中药产业的发展。
  四、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中药材发展的重点。
  着重发展4大怀药(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金银花、山茱萸、辛荑花、连翘、桔梗、丹参、白芷、柴胡、猫爪草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中药材。通过加强苗种选育、规范田间管理、制订种植标准、推广集约化种植等措施,支持豫北的“四大怀药”基地,豫南的桔梗、茯苓基地,豫东的红花、板蓝根基地,豫西的山茱萸、丹参、连翘基地,豫中的白芷、金银花基地的建设。优先支持为中成药生产企业配套的中药材基地建设。
  到2005年,主要中药材种植面积由现有的52万亩增加到65万亩,每年由国家、省、市安排扶持资金300万元左右,用于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中成药发展的重点。
  根据中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我省中成药发展现状和优势,严格按照GMP标准,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巩固六味地黄丸、月月舒冲剂、骨质增生一贴灵、双黄连口服液、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具有传统优势中成药产品发展,同时,围绕丹参、红花、银杏等资源发展新型的心脑血管中药成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经认真筛选,初步确定重点支持15家企业的25个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总投资7.41亿元,其中贷款资金4.24亿元,自筹资金3.06亿元。项目改造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31.7亿元,利润4.76亿元,税金3亿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集中支持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公司、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中成药生产骨干企业,加快优势产品和生产性产品的发展。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产品1个,即宛西制药的六味地黄丸,巩固其全国第一的地位,并形成主要的出口创汇中成药品种;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品15个,进一步巩固月月舒冲剂、骨质增生一贴灵、双黄连口服液、柴胡注射液等优势产品地位,逐步发展壮大丹参葡萄糖注射液、红花黄素注射液、银杏系列产品等新产品。通过持续支持和改造,使我省优势中成药生产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较大提高,名优中成药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由中药材资源大省、中成药弱省向中成药生产强省转变。到2005年,使我省中成药年销售收入进入全国前8名。
  五、关于支持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