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以来,我省中药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明显,已逐渐成为我省医药工业的一支新生力量。但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我省中药产业在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方面有着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中药材资源缺乏良好的保护措施。目前野生中药材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发展,一些中药材储量减少很快,有的品种还濒临灭绝;中药材种植面积波动大,产量和质量不够稳定。中药材除少量基地种植外,多数为分散种植,信息沟通不畅,缺乏统一管理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造成中药材品种退化、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降低了中药材生长期有效成份和药用价值,严重影响了我省中药材的质量。
二是中成药发展相对分散,优势企业和知名产品少。我省中药生产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产品品种较为齐全,但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工艺、管理落后,能够起带动作用的优势企业少。优势企业在生产规模与综合效益上与全国知名中成药生产企业存在较大差距。郑州、开封、商丘、安阳等地一些过去知名的中药生产企业,已经被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淘汰。
三是科研力量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全省只有1所中医研究院,1个省级研究所,加上科研经费不足,造成我省中药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滞后,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后续产品。由于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向附加值高的最终产品转化,我省一些优质中药材大量流往省外。
四是中药产业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全省普遍存在对中药行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除每年从国家得到一定数额的中药材扶持资金外,我省没有配套中药材开发扶持专项资金,中药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中药基地建设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实施科教兴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企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和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中药产业、产品进行改造,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以现有企业为基础,以骨干企业(集团)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优势产品,争创中药名牌产品,加速我省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生产强省转变。
(二)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全省中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年均增长22%,培育若干国内知名品牌,并将部分名牌产品打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