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首都绿化办关于加快本市防沙治沙生态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二、重点工程
  (一)山区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涉及本市山区7个区(县),主要建设任务是前山脸爆破造林0.8万公顷(12万亩),山地退耕还林2.7万公顷(4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绿化造林15.3万公顷(230万亩),改造低效灌木林地10.7万公顷(160万亩)。
  (二)天然林植被保护工程。全市现有以橡栎、桦树、山杨、油松、侧柏为主的天然次生林27.3万公顷(410万亩),要禁止一切采伐活动,进行封禁保护,并根据不同的林分情况,采取相应的抚育管护技术措施,提高林分质量。
  (三)中幼龄林抚育工程。本市现有人工中幼龄林面积34.7万公顷(520万亩),由于缺乏有效的抚育管护,相当面积的林分林木分布不均,树木长势衰弱,综合效益差,防护功能低。对此,要加强培育,采取间株定株、补植补造等技术措施,计划每年完成4万公顷(60万亩)中幼龄林的抚育任务。
  (四)“三河两滩”重点风沙危害区治理工程。在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流域和昌平区南口地区、延庆县康庄地区等5大风沙危害区的裸露沙地、卵石滩地区,营造防风固沙片林1.3万公顷(20万亩),每年完成0.27万公顷(4万亩)。治理的重点是永定河流域、昌平区南口地区和延庆县康庄地区。
  (五)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首都绿化办关于加快首都重点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0〕109号),本市“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工程的总长度约1000公里,规划在通道两侧各营造200米左右的宽厚绿色带,其中,内侧20至50米范围建设永久性绿化美化带,突出生态景观;外侧150至180米范围,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绿色产业。规划绿色总面积2.3万公顷(35万亩),计划3至5年完成。
  (六)潜在沙化土地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本市现有潜在沙化土地10.9万公顷(164万亩),均为低产田,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逐步退耕还林(果),对农耕地要坚持秋季免耕留茬,增加植被覆盖,遏制冬春季扬沙扬尘。
  (七)绿色隔离地区绿化建设工程。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分散集团式”布局,在城市中心与边缘集团之间的240平方公里绿化隔离区内,计划用3至4年时间,建设绿化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