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首都绿化办关于加快本市防沙治沙生态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首都绿化办关于
 加快本市防沙治沙生态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0〕12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首都绿化办(市林业局)提出的《关于加快本市防沙治沙生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第92次市长办公会议原则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关于加快本市防沙治沙生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首都绿化办(市林业局) 2000年12月1日)

  多年来,本市坚持开展以大规模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到2000年,全市林地面积为70万公顷(105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3%,首都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本市风沙危害的形势依然严峻,防沙治沙的任务仍很艰巨。为了加快本市防沙治沙生态体系建设,构筑首都绿色生态屏障,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加快本市防沙治沙生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建设高标准的防沙治沙生态体系为目标,以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加快绿化造林步伐,全面推进山区、平原地区和绿化隔离地区3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高防沙治沙水平,创造良好的首都生态环境。
  (二)建设目标。本市防沙治沙生态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完成首都防沙治沙3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其中: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以上;卫星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超过15平方米,重点郊区小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超过20平方米。本市3道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屏障的具体建设目标,一是以燕山、太行山绿化工程为主,构筑山区绿色生态屏障。用5年时间完成2.7万公顷(40万亩)山地的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用10年时间,以太行山水土保持林、燕山水源保护林为重点,采取多种造林绿化形式,完成山区15.3万公顷(23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绿化;搞好天然林的保护和中幼龄林的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使森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以“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工程和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构筑平原地区绿色生态屏障。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流域和昌平区南口地区、延庆县康庄地区等5大风沙危害区1.3万公顷(20万亩)沙荒、卵石河滩的植树造林;完成平原防护林体系建设,本市平原地区基本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以“五河十路”为重点,完成本市主要干线公路、铁路、河流沿线两侧的绿色通道建设,并与农田林网、治沙片林、城镇村庄绿化连成一体,构成点线面、带片网相结合的平原防沙治沙生态体系。三是以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为重点,构筑市区绿化隔离地区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总体规划》,本市规划市区中,规划绿化隔离地区面积约240平方公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本市要用3至4年时间,在240平方公里的绿化隔离地区范围内,完成100平方公里以上的绿化面积。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