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 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对内设机构、直属派出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考核或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办法第二章、第三章各项规定的落实情况;
(二)行政处罚实施情况(包括处罚案件数量、处罚种类、罚没数量、上缴情况)和准确率;
(三)行政许可行为审批情况(包括审批的件数、批准率与驳回率等)和准确率;
(四)行政性收费情况;
(五)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情况;
(六)对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诉讼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监察、人事、财政、审计等机关,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权限,配合同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开展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检查、指导、评议、考核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工作。
第二十二条 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的责任,应当自调查之日起半年内处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并对其违法行为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申诉或举报,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受理或认真查处。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机关中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取得显著成绩的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开展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活动,具体事务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办理。
本机关内设或直属执法机构中,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取得显著成绩的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由本机关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行政执法机关,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改正或追究其主要行政负责人的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
(二)包庇或对违法责任人查处不力,产生不良后果的;
(三)本机关违法问题突出或发生重大违法行为的;
(四)有本办法第十一条所列行为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