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现的总目标是,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在全省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2002,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的传播;有效遏制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中迅速蔓延的势头;力争把性病的年发病增长幅度控制在15%以内。到2010年,实现性病的年发病率稳中有降;把我省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全国各市(市、自治区)平均感染率之下。
二、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领导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并制订年度计划,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配置必要的专(兼)职人员负责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管理工作,建立由政府领导负责和有关部门参加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领导组织或协调会议制度。
(二)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减少重点人群中的相关危险行为。力争达到:
2002年全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知晓率在城市达到70%以上,在农村达到50%以上;2002年在高危人群中达到80%以上。
2001年普通中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市地所在地的学校开课率为100%,县(市、区)乡镇学校的开课率为80%;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为100%。
省及各地主要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应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纳入工作计划,2001年底以前,做到定期刊播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文字或节目。
2001年收容、劳教、戒毒、监狱管理部门的监督对象全部接受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教育;营业性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涉外宾馆服务人员、流动人口聚集的场所和组织出国人员较多的单位要必备有关的宣传资料,相关人员接受艾滋病、性病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2000年各市地艾滋病、性病防治机构要设立艾滋病、性病咨询电话。
2002年济南市、青岛市要完成一个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健康促进示范社区的建设。
(三)加强艾滋病、性病监测系统建设,准确、及时地分析、预测疫情及流行趋势。力争达到:
2002年,建立起规范化省级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并建立起规范的全省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
2002年全省所有的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达到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和监控体系。
(四)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力争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