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应用系统工程建设:
1.多用途IC卡系统工程。在目前银行卡、非银行卡广泛应用的基础上,继续扩大IC卡的使用范围,加快实现IC卡的通用性,继续推广组织机构代码IC卡,把组织机构的财务、税收、保险等业务都纳入计算机管理。同时,加强IC卡计算机支持系统的应用开发和互联互通,扩大IC卡读写设备以及其它终端设备的生产。至2002年,初步实现IC卡的金融、医疗、保险、购物等多种用途,实现税收、水电费、电话费、汽油费、医疗费等IC卡收费。全省多功能IC卡网络中心互联互通,实现IC卡异地通用,达到“一卡在手,走遍江苏,走向全国”的目标。
2.网上远程教育系统。开发信息资源,建立网上教育资源库和开发网上远程教育课程,在办好江苏网上大学的同时,进一步开展远程教育的实验研究。开发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建成江苏教育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定期发布江苏教育综合信息。建设网上虚拟教育信息中心,引导查找网上教育信息资源。图书文献资源上网,建设面向省内入网单位的虚拟图书馆系统和网上科技信息查询系统。网络应用系统建设着重开发网上远程教育系统、典型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面向社会的科研设备共享系统,建设高校招生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组建网上协同科研系统。
3.综合省情电子地图系统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以电子地图为载体,综合反映我省经济、资源、社会环境与发展的信息系统,其中主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商业、环境、气象、城建、规划等专业信息。服务对象为政府决策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查询。到2002年,配合国家9202工程,建成1:25万江苏基础地理数据库和地名数据库,逐步开发为宏观经济服务的工业、农业、交通数据子库。
4.江苏省物价与市场信息系统。开发价格信息资源,包括:(1)价格政策、法规信息;(2)商品市场价格信息;(3)生产要素市场价格信息;(4)产品成本价格信息;(5)收费与服务价格信息;(6)价格调控信息;(7)与价格相关的经济信息;(8)物价工作动态信息。建立全省物价系统计算机网络,加强全省物价系统三级远程计算机互联网建设,大力发展计算机社会服务网员。
5.江苏省人口信息系统。(1)全省范围内跨地区、跨部门人口信息检索查询,“三口”信息之间的互联互访;(2)人口迁移变动数据的网络交换;(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户政业务监督管理、服务功能,以及相应的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措施;(4)人口数据统计分析;(5)与公安等其他业务部门信息共享;(6)与公安部及外省、市联网。
6.江苏省电子数据交换(EDI)中心。进一步完善全省EDI中心,为上网各单位提供电子信箱,各单位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电子报文进行。EDI中心负责提供EDI业务管理,包括EDI报文存储、传送与检索、报文翻译与格式转换、EDI计费管理、EDI日志管理、EDI贸易伙伴管理等,保证EDI系统正常运行。EDI中心提供EDI增值服务,提供咨询、教育、技术支持等综合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