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息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在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近年来,全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较快,信息服务业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9年全省信息服务业收入达2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90亿元,全省话机普及率达25%,计算机信息网用户30万户,建成大型计算机信息网络16个,各市县政府均已上网,上网企业1.3万家,开通网上大型数据库和应用系统50多个。网上教育、电子商务等开始启动。
我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通信产品的重点仍不突出,程控交换机、光通信、卫星通信发展缓慢,市场份额较少;计算机类主产品PC机大幅下降,网络产品刚刚起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弱,工艺技术水平不高,元器件片式化发展不快;消费类产品的优势正在减弱.市场份额缩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不足,人力资源政策和技术创新机制不灵活、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经济效益不佳,全行业国有经济仍处于亏损状态。重点企业集团发展不快,全国电子百强中的数量比“八五”减少,名次后移,竞争力减弱。
第二,软件业发展处于“小”、“散”、“低”的状态。目前软件业仍以小企业为主,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为数甚少;技术力量分散,整体形象没有形成,成果转化率低;软件技术开发的商品化程度较低,具有自主版权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软件、工具软件等方面的开发刚刚起步,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尤其是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较为薄弱。
第三,信息服务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规模以及信息服务产品价格体系没有形成,信息服务产品还不能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信息资源开发缺乏资金和动力,出现了专用数据库多,公益性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动态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少的现象,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服务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2000-2002年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抓住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使信息产业真正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注重培育和发展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破除垄断,健全法规,规范市场。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需求出发,组织和引导生产。加强市场预测和分析,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动向,组织技术攻关和开发生产,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