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重点:(一)修复“10·14”暴雨洪灾和16号台风水毁水利设施;(二)以渠道配套防渗节水为主进行农田水利综合整治。每个市、县至少高标准整治一个新的田洋和配套防渗一条(段)干支渠道工程;(三)高标准做好计划内水库、水闸及江海堤围的除险加固工作;(四)因地制宜修建水型水库、水陂、打田头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五)搞好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各水管单位要全面实行承包经营管理责任制,逐步实现水管单位的良性运行。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建设生态省的主要措施。对受水灾风灾的市、县而言,是恢复农业生产条件的必要措施。为此,各市县要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扬抗洪精神,继续推行党政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共同抓,并把这项工作的成绩列为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认真做好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突出抓好重点、难点。各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特别是水毁水利工程的实际及今冬明春农业生产情况,本着先急后缓、先修复后新建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制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冬修、冬种两不误。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是突出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及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据不完全统计。受“10·14”暴雨洪灾和16号台风的影响,全省损坏水利设施共1.1万多处,因此,修复水毁水利设施是本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受灾市、县要立即开展以修复水毁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及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用水;二是加强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渠道防渗、农田整治及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三是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江海堤防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要着重抓好效益好、见效快及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涉及到灾区群众生活问题的工程建设,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水利维修及小型水利建设问题。要早动员、早安排、早部署,把建设任务、完成时间、质量标准等落到实处;要做好各有关部门的协作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三)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确保水利专项资金到位。受“10·14”暴雨洪灾和16号台风的影响,全省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元。在实行国家扶持一点、地方财政拨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助一点、受益农户出一点的基础上,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动员社会力量集资投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恢复水毁水利设施同时,各市、县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征收办法,稳定资金投入渠道;确保水利专项资金落实到位;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鼓励群众自筹资金办水利、股份合作办水利,争取今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有较大的突破。
(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各级领导要深入现场,根据水利工程不同类型和特点,树立样板,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要在全面修复和维修的基础上,抓好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的各种典型,做到既有高标准整治的田洋,又有渠道配套防渗的标准段;既有高标准的除险加固的水库,又有达标的江海堤围;既有新建水源工程及田头井,又有水利改革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