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西部推进。一是大力推进产品西进。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开拓重点工程市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市场、通讯产品市场、特色轻、纺、化工及机电产品市场、环保产品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和企业西进。一方面,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推动我省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特别是装备类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的“西进”,鼓励和引导这些产业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市场更为广阔的西部去建立加工基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在“西进”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民营企业到西部投资办厂,收购、兼并企业,设立分厂或营销窗口,或与西部企业联合组建跨省企业集团,就近开发利用西部的资源,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占领西部市场,努力实现西部开发与自身发展的“双赢”。三是大力推进科教西进。围绕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的项目,开展科研和教学活动,通过科技和人才的开发,带动我省与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四是精心组织劳务西进,努力推动劳动力要素的输出,加快我省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十七)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和趋势,在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中加速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建设“三高”农业,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通过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提高湖北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提高湖北经济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六、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十八)以推进城市化为突破口,努力缩小同东部地区的差距,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在全省尽快形成和完善以特大城市武汉为中心,襄樊、宜昌、黄石、荆州、十堰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骨干,一批现代化中等城市为依托,一大批县级市和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为纽带的城镇网络体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的进程。发展壮大以武汉市为中心的鄂东城市群、以宜昌市为中心的三峡地区城镇群、以荆州市为中心的鄂中南城镇群、以襄樊市为中心的鄂北城镇群。从整体上提高我省城市化水平。
(十九)加快武汉的建设步伐,构筑武汉城市经济圈,使之成为对西部有辐射功能、对东部有吸引功能、对内部有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一是以武钢板材、富康轿车、长飞光纤、汉派服装、汉产药品等品牌为载体,尽快壮大、做强一批精品名牌产品,以品牌经济支撑武汉的发展。二是加快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武汉,不断提高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三是突出发展信息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