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条 风景名胜区规划经批准后应当严格执行。因风景名胜区性质、规模、资源等方面发生变化须对规划作出调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五条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批准后,应当按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范围标界立碑,同时标明各级保护地带的界址。
第三章 保护
第十六条 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或者管理机构应当宣传普及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知识,配备必要的力量和设备,建立健全保护制度,落实保护责任。
第十七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爱护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名胜资源、设施和环境,遵守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
第十八条 风景名胜区按其景观价值和保护需要,实行三级保护:
(一)一级保护区:以视域范围为依据,在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划出的保护范围和空间;
(二)二级保护区:在景区范围内,以及景区范围之外的非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划出的保护范围和空间;
(三)三级保护区: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一级、二级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
因保护自然资源或者生态环境确需禁止游人进入的区域,可以设置特级保护区。
各级保护区范围由所在的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依据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界定,并树立界桩标明。
第十九条 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或者管理机构对风景名胜区内重要景物、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地质遗迹等,应当开展调查、鉴定,建立档案,设置标志,制定保护措施。
第二十条 风景名胜区应当建立健全植树绿化、封山育林、护林防火和防治病虫病的管理制度。
风景名胜区内的林木应当按照规划进行抚育管理,不得砍伐。确需进行更新抚育性采伐的,必须经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或者管理机构同意,报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始得进行。古树名木,严禁砍伐。
第二十一条 风景名胜区应当加强对水体的保护管理。对河流、湖泊等应当及时进行清理和疏浚,不得随意围、填、堵、塞或者作其他改变;对水源地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保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