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的作用,是推动减灾工作的强大动力。加强减灾科学研究,加速减灾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灾害管理现代化,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提高了减灾科技效益和综合减灾能力;加强减灾宣传教育,普及减灾知识,进行减灾培训,有效地增强了全民减灾意识,为深入开展减灾工作打下了基础。
5、加强法制建设,是减灾事业顺利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建立减灾法规体系,制定有关灾害管理的法规和预案,促进了减灾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我省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减灾工程建设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的减灾规划还未系统化、规范化,减灾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单位和广大民众的减灾意识和执法观念有待加强;各种灾害监测手段和预警技术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灾害评估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减灾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需要加强,灾情传递系统还不够健全;灾害救援装备落后,救灾物资储备制度需要完善,灾害应急能力亟待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指导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减灾防灾队伍需进一步充实稳定;减灾宣传、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减灾工作,大力发展减灾事业,以保证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特别重视处理好减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减灾工作与经济建设一起抓的原则。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在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中,都要考虑到减灾,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大力开展减灾建设,发挥多种减灾工程的整体效益,积极推进综合减灾工作。
--把握全局,突出重点。要解决好减灾工作中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集中有限资金,加强重点减灾工程建设和重点地区的综合减灾工作,着重减轻对全局或区域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同时探索减轻其他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在减灾中的作用。加强减灾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加快现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减灾能力的进程,促进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减灾教育要将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面向社会,提高全民的减灾知识水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在政府统一组织部署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做好减灾工作。
--加强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我省的减灾工作,提高我省在国际减灾领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