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依法完善企业的基础工作。认真贯彻实施《
标准化法》,严禁无标准生产和不按标准生产。企业要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企业的标准体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保证生产的产品按标准检验合格后出厂。要认真贯彻《
计量法》,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配齐、用好、管好计量器具,健全检测手段;使用计量数据信息,使产品质量、成本处于受控状态,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最佳实现。
(五)加大质量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要把增加质量投入作为质量工作的一项内容,努力提高技术、工艺、装备水平,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保证。要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结合实际,努力实践质量管理技术创新的路子,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体系。要积极采用“五新”技术(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大产品技术创新和更新换代能力。要通过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解决重要产品的关键质量问题,努力开发适应国内外需要的新产品,全面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水平。
(六)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要积极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控制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贯彻GB/T19000--ISO9000族标准,建立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运转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要加强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实行质量否决制度。要开展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核和评审,保证体系运行的适用、经济、有效。要开展质量改进、第二方认可和降废减损活动,推行“零缺陷”、可靠性管理和售后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履行服务承诺,实现售后服务规范化。
(七)开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群众性活动。企业要组织开展以提高员工工作熟练程度和工作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继续开展QC小组活动,攻克产品质量技术难关。要开展以计量为基础的产品成本核算,以计量数据、工作标准为基础的质量责任核算,使员工应用货币语言讲述质量,建立起企业的质量文化,以保证企业的质量战略方针、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基础性工作,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八)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水平。要建立健全科学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时宣贯重要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要修订和完善地方标准,引导企业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产品标准,凡生产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修订我省重点产品采标目录,如期完成采标目标。引进设备和利用外资生产的一般工业产品,实行事前质量标准的鉴定审查备案制度,对质量水平低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设备不准引进、项目不得审批。
(九)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计量标准水平,完善我省计量测试手段,严格对计量设备的定期检定。要加强计量测试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必要的计量测试保证。要加大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和检测手段更新的投入,按照重点产业的生产布局,有计划地配套购置,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